機械費虧損原因及治虧方案
各項目設備治虧原因及處理方案
一. 虧損原因
1. 自有設備利用率低下,自有設備保養(yǎng)差,完好率和可靠性低。自有設備管理機構,維修人員和操作人員短缺,設備操作人員薪資低下,服務意識不強,動力不足;導致自有設備閑置,項目卻大量租賃同類設備。
2. 施工方案可操作性低,無計劃施工占比例大,項目設備進場倉促,無時間履行設備比選、招議標等前期預備工作,為保證生產任務,產生大量進出場費,及超限價或變相超單價外租設備。
3. 大量外租設備產生機械費原屬于外協(xié)隊伍分包合同內包含的費用,項目部代租后,設備人員不掌握責任成本和分包合同內容,導致扣款不及時,積少成多后,扣款阻力大,強行扣款后,多引發(fā)外協(xié)隊伍組織的阻工,造成機械費虧損。
4. 清理外協(xié)隊伍,造成的外協(xié)隊伍高價轉讓大量施工設備,其中大部分轉讓資產估值遠高于市場價,造成固定資產賬面凈值和實際資產值巨額潛虧。
5. 項目存在大量關系設備或僵尸設備,型號和數量冗余量巨大,設備管理人員不作為,無論利用率高低,均不進行調配和退場,常年發(fā)生巨額機械使用費。
二、解決方案
1.強化機械分公司人力資源儲備,特別是充實一線設備管理人員、設備維修保養(yǎng)人員和操作人員數量,通過“傳幫帶”,留下老一輩設備
人員寶貴經驗,提升職工職業(yè)技能水平。提高一線職工薪資待遇,積極推行全員兌現,明確盈虧獎罰額度比例,提高職工積極性,杜絕“干與不干一個樣”,“干好干壞一個樣”的觀念。逐漸形成良性循環(huán)的機械分公司,做到“設備好,態(tài)度好,價格低”,只有這樣,項目愛用,自有設備才能提高利用率,保值增值。
2.制訂先進的、經濟合理的施工方案。施工方法的確定、施工機具的選擇、施工順序的安排和流水施工的組織都要細分到單位工程,除保證經濟性外,更要分析各種不利因素,增強施工方案的可行性,降低計劃外施工。以達到縮短工期、提高質量、降低成本的目的。
3.設備人員要掌握施工組織設計方案,項目進度計劃和分包合同內容,設備進場前,先要明確擬進場設備使用的單位工程、分部工程和分項工程,明確施工內容;其次要明確公司責任成本預算內包含不包含對應機械使用費,相關費用是否已包含在分包合同單價內。
4.嚴把分包隊伍入場遴選,堅決遏制有劣績的施工隊伍進場施工;分包合同簽訂時,盡可能考慮到所有的風險因素,明確約定各類風險對應的雙方責任。對已進場分包隊伍嚴管安全、質量、工期,項目部對分包隊伍也要提高服務意識,及時收方、結算、付款、尊重合同。
5.正確選型和合理利用機械,搞好保養(yǎng)維修,提高機械完好率、利用率和使用效率,增加產量,從而加快施工進度,依現場施工情況,及時組織調配和退場,降低機械使用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