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3中化浙江地質勘查院螢石礦勘查概況
我院從事螢石礦勘查主要集中在浙西北地區(qū),包括衢州、杭州、湖州及浙中金華。上世紀90年代以來,先后在衢州蔣公嶺、江山甘塢口、常山八面山、淳安洞源里、臨安蒲村、縉云壺鎮(zhèn)等地進行螢石礦勘查工作,探明大中型螢石礦產地數(shù)處。尤其是浙江常山高塢山-蕉坑塢螢石礦床的勘查,從1997年發(fā)現(xiàn)到2012年完成勘探,前后歷時15年。提交螢石(121b+122b+333+334?)(CaF2)資源儲量4299.70千噸,規(guī)模近特大型。該礦床勘探結束后,由金石資源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進行礦山開發(fā)。在國內首次發(fā)現(xiàn)了產于巖體接觸帶和外接觸帶碳酸鹽巖中的螢石礦床。
2、螢石礦床類型及重要典型礦床
據(jù)現(xiàn)行螢石礦勘探規(guī)范(DZ/T 0211-2002),我國單一螢石礦床主要有3種(表
4):1、硅酸鹽巖中的充填型脈狀螢石礦床,如武義楊家螢石礦床;2、碳酸鹽巖中的充填交代型脈狀、透鏡狀螢石礦床,如云南老廠螢石礦床;3、碳酸鹽巖中的層控型層狀、似層狀螢石礦床,如內蒙古四子王旗查干敖包螢石礦床。共、伴生螢石礦床主要分布在鉛鋅硫化物礦床、鎢錫多金屬礦床及稀土礦床中,其中以湖南柿竹園鎢錫礦、內蒙古白云鄂博稀土礦中共、伴生螢石規(guī)模最大。 表4 中國螢石礦床類型簡表
礦床類型
沉積改造型
熱液充填
交代型 巖漿期后熱液 火山熱液
伴生型 礦床式 蘇莫查干敖包式 常山式 武義式 柿竹園式 典型礦床 內蒙古蘇莫查干敖包 浙江常山八面山、安吉蒲蘆塢 浙江武義楊家、遂昌湖山 湖南柿竹園 分布地區(qū) 天山-興蒙 揚子陸塊區(qū) 武夷-云開-臺灣 武夷-云開-臺灣 重要 主要 重要性 據(jù)《中國螢石礦成礦規(guī)律》(2014)修改
5
3、中國螢石礦成礦規(guī)律(據(jù)《中國螢石礦成礦規(guī)律》(2014))
3.1空間分布規(guī)律
沉積改造型螢石礦床主要分布在天山-興蒙造山系,即內蒙古中部、貴州西南部-云南東北部。
熱液充填交代型螢石礦床主要分布在揚子陸塊區(qū)、武夷-云開-臺灣造山系,即福建、浙江、湖南、江西、安徽、廣東等地。
伴生型螢石礦床主要分布在華北陸塊區(qū)、武夷-云開-臺灣造山系、揚子陸塊區(qū),即湖南、內蒙、重慶等地。
3.2時間分布規(guī)律
我國螢石礦床主要集中在燕山期,其次為華力西期,加里東期、印支期較少,其中燕山期占91%,華力西期占7%。沉積改造型螢石礦床的礦源層形成于華力西期(二疊紀),改造期為燕山期。熱液充填交代型及伴生型螢石礦主要形成于燕山期,與巖漿活動關系密切。
4、螢石在氟化工領域的運用及未來需求方向簡析
4.1螢石在氟化工領域的運用
氟化工已成為我國化工產業(yè)發(fā)展最為迅速(年增長率超過15%)、最具技術前景與發(fā)展優(yōu)勢的子行業(yè)。氟化工在國外更是被譽為“黃金產業(yè)”。隨著技術的進步,氟化工產品的應用范圍正向更廣更深更高端的領域拓展。在化學工業(yè)中,螢石用于制取氫氟酸及氟樹脂、氟橡膠、氟涂料、含氟精細化學品等,由于含氟化學品具耐腐蝕、耐低溫、耐摩擦等獨特的優(yōu)異性能,廣泛運用于軍工、航天、航空等領域,隨著氟化工的不斷發(fā)展,需求和消費比例將不斷提高。
4.2螢石未來需求方向簡析
目前世界螢石產量一半以上用于制造氫氟酸,酸級螢石消費量超過300萬t。預計隨著鋼鐵、鋁產量的下降,螢石作為助熔劑的需求將不斷降低。環(huán)境保護使得制冷行業(yè)采用氟碳化合物的壓力越來越大,無氟替代產品在加速開發(fā),未來制冷劑市場對螢石需求呈減少態(tài)勢,全球鋁冶煉及鋼鐵、玻璃、陶瓷消耗量小于200萬t。氟塑料、氟涂料和氟橡膠等氟聚合物具有優(yōu)異物理化學性質,氟聚合物的需求呈增長趨勢,氟化學工業(yè)對螢石需求將大幅度增長。
我國在氟化工領域, 除全氯氟代烷(CFC)、氯氟代烷(HCFC)和聚四氟乙烯(PTFE)的生產形成了規(guī)模外, 其他氟聚合物的生產仍處于試驗、試產階段, 能夠 6
產品化的品種有限, 氟聚物(聚四氟乙烯除外)、氟精細化工產品需要進口。在整個行業(yè)鏈條中, 國內企業(yè)在靠近原材料的低端產品方面具有一定的競爭力。而附加值高、加工深度以及技術要求高的產品領域基本由國外企業(yè)占據(jù)(孔志崗
等,2011)。在通用的、初級的氟化工產品方面,我國的生產可以滿足國內需求,而在高端的、高附加值的產品方面, 國內生產水平較低, 還不能滿足需求。向精細化、復合化、輕量化、環(huán)保節(jié)能循環(huán)經濟發(fā)展及為高新技術服務的應用研究開發(fā)將是中國螢石產業(yè)未來的發(fā)展方向。
除列明作者或出處外,文中數(shù)據(jù)及相關資料,皆來源于相關研究報告。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