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代,從大明門到地安門長達3.5公里的南北軸線被皇城所占有,一般人是不準穿越的,因此造成了東城與西城之間交通的不便,在古代運輸工具不發(fā)達的情況下,問題尤為嚴重。
久久建筑網(wǎng) i5h4u.cn
明代陵墓
明代陵墓制度的最大變化在于將唐宋兩代的上宮、下宮制取消,即取消皇帝死后在陵區(qū)設置寢宮(即下宮)由皇帝生前的宮人守陵的制度,只保留陵墓中具有的祭祀功能的部分,這無疑是一個進步。久久建筑網(wǎng) i5h4u.cn
同時,明代陵墓又簡化了唐宋方形陵體四向辟門立闕、四隅設角樓的布局,改用圓形陵體,單向出門,又無高大闕臺的簡潔而緊湊的布局。久久建筑網(wǎng) i5h4u.cn
當然,完成這個改革也是有過程的。久久建筑網(wǎng) i5h4u.cn
在朱元璋為其父母建造陵墓“皇陵”時(1367~1375年),還明顯地受到宋陵的影響,采用了長方形平面的截錐體冢丘,四面出門,但已無下宮。久久建筑網(wǎng) i5h4u.cn
值得注意的是,“明樓”之名已見于明末所繪的皇陵圖上。久久建筑網(wǎng) i5h4u.cn
洪武十七年(1384年)明太祖為其祖父建陵墓于今江蘇泗洪縣境內(nèi),其布局和鳳陽皇陵相同,也是四出陵門而無下宮。久久建筑網(wǎng) i5h4u.cn
通過這二陵的興建,取消下宮似已成定格。久久建筑網(wǎng) i5h4u.cn
除了上述二陵外,明代還有南京明太祖的孝陵、北京昌平的十三陵、北京西山的景泰帝陵、湖北鐘祥的顯陵。久久建筑網(wǎng) i5h4u.cn
壇廟建筑
祭壇和祠廟都是祭禮神靈的場所。久久建筑網(wǎng) i5h4u.cn
臺而不屋為壇,設屋而祭為廟。久久建筑網(wǎng) i5h4u.cn
壇廟建筑的歷史遠比宗教建筑久長,中國在內(nèi)蒙古、遼寧、浙江等地發(fā)現(xiàn)的一批最早的祭壇和神廟,距今約有五六千年。久久建筑網(wǎng) i5h4u.cn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這類建筑逐步脫離原始宗教信仰的范疇而變?yōu)橐环N有明顯政治作用的設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