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萬建筑資料下載 →
路基土石方工程施工方案
本合同段屬宜昌市點軍區(qū)轄區(qū)范圍內(nèi),路線起點位于點軍區(qū)艾家鎮(zhèn)馬家灣附近,起點樁號K47+200,終點定測樁號為K53+500,本標段路線總長6.3km。路基主要工程量:挖土石方59.7萬方,填筑土石方54.7萬方。路基填方主要以挖方土縱向調(diào)運填筑,在K52+800設棄土場一處。結合本項目的實際情況及總體施工工期的安排,項目部下設置的三個施工項目隊,主要路基工程量分部如下:
第一項目隊:負責從工程起點K47+200~K49+674段。其中:路基挖方:300943m3,路基填方:412695m3。
第二項目隊:負責K49+674~K51+092.0(劉家灣大橋7#臺)段。其中:路基挖方:58341m3,路基填方:12219m3。
第三項目隊:負責K51+092.5(劉家灣大橋7#臺)~K53+500(本工程終點里程)段。其中:路基挖方:209513m3,路基填方:122034m3。
一、施工工藝
1、地表、地質資料調(diào)查
在路基填筑和路塹開挖施工前,對沿線地質情況進行復查、核對,發(fā)現(xiàn)與設計不符的及時進行反饋,經(jīng)過調(diào)查地表和地質資料與設計圖紙基本沒有較大出入,河塘清淤段落里程位置基本準確。
路基填筑在經(jīng)過軟土地基段落(如河塘、水田等)時,應對軟土地基按照相關要求進行軟土地基處理。并對處理地層強度及地基承載力進行檢算,視檢算結果采取相應處理措施。
2、地基表層處理
在路基填筑施工前,認真做好清表處理工作,防止在施工過程中產(chǎn)生滑移或超限沉降導致破壞路基結構的整體強度和穩(wěn)定性。
⑴、土質地基表層為旱地或水田,清表30cm,填方段回填至原地面碾壓至90%密實度,并要求地基承載力不小于150KPa;當松鋪厚度大于30cm時,應將其翻開,分層壓實至90%,并要求地基承載力不小于150KPa;如果地基承
載力無法達到要求,采用開山石渣等透水性良好的材料進行換填壓實,壓實度不小于93%,壓實后承載力不小于150KPa。
⑵、堰塘地段,視其具體情況采用排水清淤,并采用開山石渣等透水性良好的材料進行回填壓實,壓實度不小于93%,壓實后承載力不小于150KPa。
⑶、地面自然橫坡緩于1:5時,清除表皮草皮、植被土并壓實后直接填筑路基;若自然橫坡陡于1:5時,原地面開挖臺階(寬度不小于2m),當基巖斜坡上的覆蓋較薄時,將其清除后挖(鑿)臺階。
⑷、清表、清淤土方進行集中堆棄,用于后期防護和排水工程的培土植草。
3、試驗段施工
⑴、試驗段施工目的:
①、通過路基試驗段施工,摸索并總結出一套適合本標段地形路基填、挖方施工合理的施工組織和機械設備的配置方式。
②、通過試驗,摸索并總結低洼農(nóng)種區(qū)路基床的降排水,清表及填前碾壓、回填及碾壓、不同填料法(土方、土石混合料和石方三種不同填料),填筑松鋪厚度、不同自然條件下不同的碾壓設備的碾壓遍數(shù)和挖方路塹施工的理想設備配置及工藝方法。
③、摸索并總結如何依據(jù)招標文件的技術、質量標準以及部頒質量標準進行規(guī)范的程序管理方法和質量控制手段。
④、通過本試驗段施工,收集相關數(shù)據(jù),指導全面路基工程施工并達到技術質量標準。
⑵、本合同段在正式全面展開施工前,選取K49+674~K49+974段土方作為試驗段施工,配備足夠的資源,收集數(shù)據(jù),為以后的路基土方全面展開做好準備工作。
4、路堤施工
本工程路堤填料可充分利用路塹挖方土石混合作為路堤填料。路床均用碎石土鋪筑,碎石土采用挖方的土石,要求粒徑大于2mm的碎石含量大于50%,最大粒徑小于100mm。
⑴、路基填料及壓實標準
本合同段的路堤填料均為天然土石混合填料,膨脹巖石、易溶性易溶性巖石等嚴禁用于路堤填筑;天然土石混合料中,中硬、硬質石料的最大粒徑不得大于壓實層后的2/3。
①、本合同段段路基本結構層為:自路床頂面以下依次分為上路床(0-30cm)、下路床(30-80cm)、上路堤(80-150cm)和下路堤(150cm以下)。
②、在零填或挖方段,挖至上路床低面(即填筑上路床),首先對其下部50cm的下路床進行CBR值檢驗,差距太大者要進行置換;CBR基本合格者再進行壓實度檢測,如果達不到96%,用重型壓路機壓實。
③、低填路段,填土高度小于(路面厚度+路床厚度80cm)時,對路床厚度范圍內(nèi)土體進行超挖回填碾壓。
④、上路床頂部竣工驗收彎沉為180(0.01mm),路基各結構層填料和壓實度要求如下表所示:
路基個結構層厚度與技術要求(重型擊實標準)
⑵、一般填料路堤施工
路堤填筑以機械作業(yè)為主,人工配合。為保證施工質量,提高施工效率,按“三階段、四區(qū)段、八流程”的作業(yè)程序組織施工,即:
三階段:準備階段→施工階段→驗收階段。
四區(qū)段:填筑區(qū)段→平整區(qū)段→碾壓區(qū)段→檢驗區(qū)段。
八流程:施工準備→基底處理→分層填筑→攤鋪整平→灑水或晾曬→機械碾壓→檢驗簽證→路基面整修。
①、施工順序
基底面處理→卸填料土→推土機攤鋪整平→輕型壓路機初壓→重型壓路機復壓→平地機精平→中型壓路機終壓、收光。
具體填筑工藝流程詳見下圖“一般路堤填筑施工工藝流程圖”。
一般路堤填筑施工工藝流程圖
②、填筑
水平分層填筑:填筑厚度按照路基試驗段確定的松鋪厚度進行分層填筑,按路基橫斷面全寬度分層平行攤鋪,不得將兩種及以上的填料混合鋪填,地形起伏地段,由低處分層填起,自兩邊向中心填筑,平地機整平,粗細顆粒應分布均勻,避免出現(xiàn)粗粒集中堆積。
為充分保證路堤邊緣的壓實,路堤兩側每層填料鋪設寬度各寬填30cm,外側1m范圍內(nèi),用較細材料填筑,禁止大顆粒集中于坡側,以保證整修路基
邊坡后的路堤邊緣有足夠的壓實度,寬填部分與路堤填土同步施工,路基施工完畢后再修整邊坡,用振動壓實機壓實。
路堤分段交接處不在同一時間填筑時,則先填段按1:1坡度分層留臺階;如相鄰兩段同時施工,則分層相互交疊銜接,搭接長度2m以上。
③、攤鋪、平整
自卸汽車將填料運至路基指定位置后,用推土機進行攤鋪,平地機整平。在攤鋪平整時,做到填煮層面在縱向和橫向平順均勻,以保證壓路機碾壓輪表面能基本均勻接觸層面進行壓實,達到最佳碾壓效果。推土機攤鋪的同時對路肩進行初步壓實保證壓路機碾壓時路肩不滑坡。
初壓工序之后用平地機精平,局部凹坑采用人工修整。
④、碾壓夯實
采用重型振動壓路機碾壓,先進行靜壓,靜壓完成后開啟震動,由弱震漸變到強震,按照試驗段確定的碾壓遍數(shù)進行碾壓,碾壓結束后即進行壓實度檢測,自檢合格后報監(jiān)理工程師進行檢測,檢測合格后方可進行下一層填筑施工。
一般碾壓遍數(shù)的選取應采用重型振動壓路機碾壓,先按6遍進行碾壓后檢驗壓實度值,如測得最小壓實度低于設計要求,則進行8遍碾壓如還不能滿足要求,則進行10遍碾壓??直至壓實度符合設計要求,最終的壓實遍數(shù)可確定為該填料合理的碾壓遍數(shù)。
壓實度控制和檢測:碾壓完成后,按基床位置采用灌砂法對壓實度進行檢驗,檢驗合格并經(jīng)工程師簽證后方可進行下一層填筑。
進行碾壓前對填筑層的分層厚度和大致平整程度應進行檢查,確認層厚和平整程度符合要求方能進行碾壓。
碾壓時由路基兩側開始向中心縱向碾壓,按照初壓、復壓、終壓三步驟進行。初壓宜低速,復壓宜中速、終壓應快速?v向輪跡重疊0.4~0.5m,橫向接頭重疊1.0~1.5m,兩相鄰填筑區(qū)段重疊不小于2.0m。壓路機按S形走行,保證不漏壓。壓路機碾壓走行線路見下圖“壓路機碾壓走行線路圖”。
壓路機碾壓走行線路圖
施工中應堅持層層檢測、層層報檢,確保壓實度符合要求。
含水量適宜的填料應及時碾壓,防止松散填料在空氣中暴露時間過長,導致含水量損失難以壓實。含水量不適宜的填料應進行調(diào)整處理后方可碾壓。
⑤、斷面控制
填方斷面邊坡線按每側超填寬度30cm進行控制,并與路堤填土同步施工,分層碾壓;為保證斷面幾何尺寸準確無誤,直線段邊樁設置間距20m(特殊情況時加密),曲線段邊樁設置間距10m。每隔20~50m用標桿和紅色施工線繩做成標準幾何斷面,見下圖 “路基橫斷面控制示意圖”。
路基橫斷面控制示意圖
路基邊坡采取斜坡+臺階式,即從路面邊緣往下8m高設一級2m寬、向外傾斜3%的臺階,路基高度小于10m的則不設。第一級邊坡采用1:1.5的坡率,第二級邊坡采用1:1.75的坡率。
⑥、陡坡路基
路基基底的地面斜坡陡于1:2.5的陡坡路基,均檢算路堤整體沿基底下軟弱層滑動的穩(wěn)定性。陡坡斜坡開挖臺階,并視邊坡穩(wěn)定要求在路堤中設置土工格柵,或設置路肩擋土墻、路堤擋土墻、砌石護腳(石垛)等支擋構筑物進行支擋。
格柵采用雙向拉伸土工格柵TG50-50,每層格柵鋪設之前,路堤填料必須壓實平整,格柵應盡量張緊,搭接長度不小于15㎝。路堤邊坡邊緣格柵向上回包彎折段長度不小于2.0m。
⑦、高填路基
填土高度大于20m的高填方路堤均進行整體穩(wěn)定性驗算,一般采用8m分級,最下一級邊坡高度不大于12m,坡腳需采用擋墻或護腳支擋。在下層路基設置土工格柵,格柵層數(shù)計算而定并不小于3層。
格柵采用雙向拉伸土工格柵TG50-50,每層格柵鋪設之前,路堤填料必須壓實平整,格柵應盡量張緊,搭接長度不小于15㎝。路堤邊坡邊緣格柵向上回包彎折段長度不小于2.0m。
⑧、浸水路基
堰塘、魚塘、藕塘等路段,在施工前采用排水、清淤等處理措施,并根據(jù)地表或地下水對路基影響情況分別采用開山廢石渣分層填筑。
在設計水位以上0.5m處設0.8-2m寬臺階,此臺階以下部分采用1:1.75~1:2。浸水路堤的迎水邊坡,從平臺頂面往下做M7.5漿砌片石護坡,厚30㎝,或設擋土墻。
⑨、路基整形與邊坡壓實
路基整修應在路基工程陸續(xù)完畢、所有排水構造物已經(jīng)完成并在回填之后進行。整形前應恢復各項標樁,并按設計圖紙要求檢查路基的中線位置、寬度、縱橫坡、邊坡及相應的標高。
帶線控制邊坡坡度,直線段每隔20m設置一道坡度標志線,曲線段每隔10m設置一道坡度標志線。并用坡度尺實時檢測實際坡度。當錘球垂線與對準線重合時表示坡度符合要求,當錘球垂線與對準線不重合時(虛線位置)表示
坡度不符合要求。邊坡坡度尺檢查詳見圖“邊坡坡度尺檢查示意圖”。
兩側超填的寬度應予切除,低邊坡用推土機或平地機刮土整修成型。高邊坡用挖掘機和人工聯(lián)合整形。
修整土石方原則上用于填筑中央分隔帶。
邊坡受雨水沖刷形成小沖溝時,應將原邊坡挖成臺階,分層填補,仔細夯實。如填補的厚度很。100~200mm),而又是非邊坡加固地段時,可用種草整修的方法以種植土來填補。
5、路塹施工
全線路塹采用“路堤式路塹”結構,即:在零填或挖方段,挖至上路床底面(填筑上路床),首先對其下部50cm的下路床進行CBR值檢驗,差距太大者要進行置換;CBR基本合格者再進行壓實度檢測,如果達不到96%,用重型壓路機壓實。
⑴、一般土質路塹開挖
開挖前首先定出路基地界樁和路塹塹頂、棄土堆等具體樁位,并將路基范圍內(nèi)的既有房屋、道路、河溝、電力設施、上下水道、墳墓及其他建筑物拆遷或改造。路基地界內(nèi)的樹木或灌木叢需全部清除,妥善處理。以挖做填路塹的原地面種植土清理干凈,集中堆放。
一般土質路塹開挖采用推土機配合挖掘機開挖、裝車,自卸汽車運輸。開挖前首先做好路塹頂天溝,再自上而下分層開挖(嚴禁超挖亂挖),分段流水作業(yè)。施工中根據(jù)現(xiàn)場情況采取相關措施,保持排水暢通和邊坡穩(wěn)定。
路塹施工順序:修筑截水天溝→剝離表層非適用表土→分層開挖外運土方→路基邊溝→路床碾壓/處理→邊坡整形/防護。
開挖、防護、加固、支擋、防排水各施工環(huán)節(jié)應銜接緊湊,盡量縮短開挖面暴露時間,防止雨水直接侵蝕和邊坡失穩(wěn)。
施工時根據(jù)測設邊樁位置,采用機械開挖,并留0.2~0.3m的保護層以利于人工修坡。施工時邊坡逐層控制,每10m插桿掛線人工修刷。邊坡上若有坑穴,采用挖臺階漿砌片石嵌補。
邊坡支擋結構應緊跟開挖砌筑;當不能緊跟開挖砌筑時,邊坡應暫留厚度≮0.6m的保護層。
路塹開挖至設計高程時,表面做成4%人字排水坡,表面以下地層不得擾動和泥化,可預留10~20cm厚暫不開挖,待基床施工時,將其挖除。
當開挖至設計標高時,檢查基床地基條件是否符合設計要求,若不符合時,應進行換填或加固處理。
路塹施工工序詳見下圖 “路塹開挖施工工藝流程圖”
路塹開挖施工工藝流程圖
⑵、一般石質路塹開挖
軟石和強風化巖石,能用機械直接開挖的采用機械或人工開挖,不直接用
機械或人工開挖的采用爆破法開挖。其中爆破法開挖有表面爆破、淺孔爆破、深孔爆破和光面爆破、裂隙爆破幾種適合石質路塹的爆破方法。
爆破法開挖施工程序:施爆區(qū)管線調(diào)查→炮位設計與設計審批→配備專業(yè)施爆人員→機械或人工清除施爆已覆蓋層和強風化巖石→鉆孔→爆破器材檢查與試驗→炮孔檢查與廢碴清除→撤離施爆區(qū)和飛石、強地震波影響區(qū)的人、畜→起爆→清除啞炮→解除警戒→測定爆破效果。
開挖石質路塹邊坡,為保證邊坡穩(wěn)定和平順,采用光面爆破或預裂爆破方法施工。若坡外有重要建筑物,采用減弱松動爆破都無法保證安全時,須采用人工開鑿,化學爆破或控制爆破方法施工。
石質路塹開挖區(qū)要分幅或分段進行爆破、開挖清運,特別是高邊坡處,嚴禁長距離一次性施工,防止高邊坡失穩(wěn)。對施爆后個別無法搬運的大石塊進行二次爆破處理;石方開挖區(qū)施工需注意排水。開挖面要形成滿足排水的坡度,確保石料不受積水浸泡。
石質挖方邊坡,每下挖2~3m需對新開挖的邊坡從上而下清刷邊坡。清刷后的路塹邊坡不陡于設計要求。軟質巖石用人工或機械清刷,對次堅石、堅石用炮眼法,裸露藥包法爆破清刷邊坡,清刷后的路塹邊坡不陡于設計要求。
路塹邊坡因過量超挖需用漿砌片石補砌坑槽,保證上部邊坡巖體的穩(wěn)定性。路床開挖后的路床基巖面標高與設計標高允許誤差為-50~10mm之間,如過高,需鑿平,過低用開挖的石屑或灰土碎石填平并碾壓密實。
石質路塹路床頂面采用密集小型排炮施工,炮眼底標高需低于設計標高10~15mm,裝藥時孔底留5~10 mm空眼,裝藥量按松動爆破計算。路床超挖大于10cm的坑洼,若有裂隙水時,采用溝寬不小于10cm,溝底略低于坑洼底。坡度不小于6?的滲溝連入邊溝。若滲溝溝底低于邊溝底,采用路肩下設低于深坑洼底不小于10cm,寬不小于60cm的縱向滲溝,由填方路段引出。施工時開挖、防護、加固、支擋、防排水各施工環(huán)節(jié)應銜接緊湊,盡量縮短開挖面暴露時間,防止雨水直接侵蝕和邊坡失穩(wěn)。
石質路塹開挖爆破作業(yè)施工方案詳見第五章重點難點工程施工方案,第三
第11 / 17頁
節(jié)爆破作業(yè)施工方案所述。
⑶、路塹基底處理
路塹地段,當基床為弱風化的硬質巖時,采用C15砼找平凹凸不平處;當為軟質巖、強風化的硬質巖及土質路塹時,路床底層應按照相關要求進行換填。
6、構造物臺背及填挖交界施工
⑴、半填半挖路基施工
陡坡地段的半填半挖路基,為保證路基橫向剛度及避免橫向差異沉降的產(chǎn)生,路基面以下挖除換填一定厚度,換填底部設4%的向外排水坡。
路塹地段硬質巖石路基與土質路基縱向連接時,由土質路基的換填底面向硬質巖石換填底面順坡設置過渡段,其長度≮10m。過渡段范圍內(nèi)的填料應滿足路基各部位的填料要求。
半填半挖地段施工時,臺階根據(jù)填筑進度實時開挖,做到隨填隨挖,避免一次性開挖后裸露久置。填筑前用小型碾壓設備對臺階進行碾壓,詳見圖:半填半挖路基施工圖
半填半挖路基施工圖
石質挖方半填半挖路基
土質挖方半填半挖路基
路基與橫向結構物過渡段設置型式詳見構造物臺背及頂部處理施工圖;路基與擋土墻墻背處理形式詳見擋墻墻背處理施工圖;橋臺與路基過渡段設置形式詳見橋臺臺背處理施工圖。
構造物臺背及頂部處理施工圖
擋墻墻背處理施工圖
擋土墻墻背處理
a)路堤墻b)路肩墻⑵、構造物臺背、擋土墻墻背處理 暗構造物臺背及頂部處理
橋臺臺背處理施工圖
U臺
輕臺
臺(墻)背填料應根據(jù)現(xiàn)場實際情況采用強度不小于30MPa的碎石、碎石土、砂礫土、渣石等規(guī)范要求材料。
臺背回填應分層填筑每層松鋪厚度不宜超過15cm,為防止每層填土厚度超厚和漏檢,在臺背墻用作上每層壓實后的記號并表明層次,以便施工易于控制,臺背回填的壓實度無論何種材料,從地面至頂面的壓實度均為96%,基坑回填壓實度不小于93%。橋臺和錐體的回填施工應同步進行。
二、工期保證措施
1、項目部建立強有力的高效運轉指揮系統(tǒng),嚴密施工組織,科學合理安排工期,統(tǒng)籌安排機械設備、材料供應、勞動調(diào)配、組織施工生產(chǎn)。對控制工期的重點工序應超前指揮,掌握形象進度,發(fā)現(xiàn)有問題及時處理;對各項工程明確階段性工期目標,組織階段性生產(chǎn)高潮,施工緊張有序。
2、認真做好實施性施工組織設計以知道施工全過程,精心安排、組織和勞力、機械設備、材料、資金等施工資源,使施工能“連續(xù)、均衡、有序、經(jīng)濟”地進行。
3、重視工程質量,嚴格自檢,做到驗收一次通過,加快施工進度。
4、引進先進機械、設備,提高施工生產(chǎn)力。
5、在施工過程中合理安排工序,采用平行或流水作業(yè)法,有些項目采用兩班到三班作業(yè)制,充分利用好有效工作日。
三、質量保證措施
1、建立、健全各級管理人員崗位責任制,明確各個施工環(huán)節(jié)管理人員職責,并定期實行考核。
2、做好圖紙會審,編制施工方案,讓所有施工人員領會設計意圖并進行技術交底,嚴格按設計圖紙規(guī)范組織施工。
3、特殊部位施工前首先進行作業(yè)指導,并編制作業(yè)指導書。
4、盡可能把施工中可能出現(xiàn)的各種情況在施工前得以處理。
5、對所用材料嚴格把關。
6、合理安排施工工序,加強成品保護,杜絕由工序安排不合理造成的返工現(xiàn)象。
7、建立技術復核制度。對每個坐標、標高、預埋件位置等先經(jīng)測量人員定位測量后由現(xiàn)場施工員復核并簽認后可進行下道工序施工。
8、嚴格執(zhí)行三檢制度,即工中自檢、施工完畢交流檢查評比、下道工序前上下道工序交接檢查,同時安質部專職質檢員跟蹤檢查指導,如混凝土出料首先檢查坍落度,符合要求后方可運至現(xiàn)場,在現(xiàn)場澆筑前須檢查運輸過程中
第15 / 17頁
久久建筑網(wǎng)i5h4u.cn提供大量:建筑圖紙、施工方案、工程書籍、建筑論文、合同表格、標準規(guī)范、CAD圖紙等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