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采取了抗震加強措施時
最大橫墻間距可適當放寬
5.1.6 多孔磚房屋的局部尺寸限值宜符合表5.1.6
的規(guī)定表5.1.6 多孔磚房屋局部尺寸限值(m)
部
位
6度 7度 8度
9度
承重窗間墻最小寬度
承重外墻盡端至門窗洞邊的最小距離
非承重外墻盡端至門窗洞邊的最小距離
內墻陽角至門窗洞邊的最小距離
無錨固女兒墻(非出入口處)最大高度
注局部尺寸不足時可采取局部加強措施彌補
5.1.7
多孔磚房屋總高度與總寬度的最大比值應符合表5.1.7的規(guī)定
表5.1.7 多孔磚房屋總高度與總寬度的最大比值
6度和7度度
度
注1 單邊走廊或挑廊的寬度不包括在房屋總寬度之內
2 表中9度區(qū)不適用于190mm厚磚墻房屋
5.1.8 抗震設防烈度為8度和9度的地區(qū)
1 房屋立面高差在6m以上2 房屋有錯層
當有下列情況之一時應設置防震縫
且樓板高差較大
3 房屋各部分結構剛度防震縫兩側均應設置墻體5.1.9 煙道取加強措施
風道
質量截然不同縫寬可采用50
100mm
必須對墻體采
垃圾道等不應削弱墻體當墻體截面被削弱時
不宜采用無豎向配筋的附墻煙囪和出屋面的煙囪
5.2 地震作用和抗震承載力驗算
5.2.1 多孔磚房屋應在建筑結構的兩個主軸方向分別考慮水平地震作用并進行抗震承載力驗算
各方向的水平地震作用應全部由該方向抗側力構件承擔
5.2.2 多孔磚房屋可不進行天然地基和基礎的抗震承載力驗算
5.2.3 設防烈度為6度時可不進行地震作用計算但應符合有關的抗震措施規(guī)定 5.2.4 計算地震作用時可變荷載組合值之和
房屋的重力荷載代表值應取結構和構配件自重標準值和各
GE=GK+∑ψEiGki (5.2.4)
式中 GE
Gk
重力荷載代表值(kN)結構構件
第 20 頁 共 20頁
并按下式計算:
配件的永久荷載標準值(kN)
GkiEi
有關可變荷載標準值
(kN)
可變荷載的組合值系數 按表5.2.4
采用
第 21 頁 共 21頁
表5.2.4 組合值系數
可變荷載種類
雪荷載 屋面活荷載
按實際情況考慮的樓面活荷載
藏書庫檔案庫
按等效均布荷載考慮的樓面活荷載
其他民用建筑
組合值系數
0.5 不考慮 1.0 0.8
0.5
5.2.5 多孔磚房屋的抗震計算可采用底部剪力法
平地震作用(圖5.2.5)
標準值應按下列公式確定:
各樓層可僅考慮一個自由度水
F
EK=αmaxGeq (5.2.5-1) F
i
=
GiHi
∑G
j=1
n
FEK (I=1,2,
n) (5.2.5-2)
j
Hj
8
度和9
度時
分別取
式中
F
Ek
max
結構總水平地震作用標準值(kN)水平地震影響系數最大值
當設防烈度為7度
0.080.16和
0.32
Geq
結構等效總重力荷載
(kN)
單質點應取總重力荷載代表值多質點應取
總重力荷載代表值的
85%
F
i
G
i
G
j
分別為質點i
質點
i的水平地震作用標準值(kN)分別為集中于質點
i
應按本規(guī)范
5.2.4條的規(guī)
j的重力荷載代表值
(kN)
定確定Hi
H
j
j的計算高度(m)
女兒墻
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屋蓋的建筑
宜按抗側力
煙囪等的地震作用效應
5.2.6 采用底部剪力法時宜乘以增大系數3
突出屋面的屋頂間
此增大部分不應往下傳遞
5.2.7 結構的樓層水平地震剪力的分配原則
1 現澆和裝配整體式鋼筋混凝土樓構件等效剛度的比例分配
2 木樓
屋蓋的建筑
屋蓋等剛性樓
屋蓋等柔性樓
宜按抗側力構件從屬面積上重力荷載代
表值的比例分配
3 普通預制板的裝配式鋼筋混凝土樓平均值
屋蓋的建筑可取上述兩種分配結果的
5.2.8 多孔磚房屋可只選擇承載面積較大或豎向應力較小的墻段進行截面抗剪驗算
墻段的層間抗側力等效剛度確定應符合下
第 22 頁 共 22頁
5.2.9 進行地震剪力分配和截面驗算時
列規(guī)定:
1 墻段高寬比小于1
時
可只考慮剪切變形
2 高寬比不大于4且不小于1
時
3 高寬比大于4
時
可不考慮剛度
應同時考慮彎曲和剪切變形
5.2.10 砌體沿階梯形截面破壞的抗震抗剪強度設計值應按下式計算:
fVE=ζNfv (5.2.10)
式中 fVE
fv
N
砌體沿階梯形截面破壞的抗震抗剪強度的設計值
(MPa)砌體抗剪強度設計值
(MPa)砌體強度的正應力影響系數
應按本規(guī)范表3.0.3
采用
應按表5.2.10
采用
表
5.2.10 砌體強度的正應力影響系數
/fv
N 注
0.0 1.0 3.0
5.0 7.0 0.80 1.00
1.28 1.50
1.70
o為對應于重力荷載代表值的砌體截面平均壓應力
10.0
1.95
15.0 2.32
5.2.11 墻體的截面抗震承載力
應按下列公式驗算
: V≤
f
VE
A
γ
RE
ηk (5.2.11-1)
V=γ
EhCEhF
Ek
(5.2.11-2)
式中 V
Eh
墻體剪力設計值
取
1.3
水平地震作用分項系數
C
Eh
水平地震作用效應系數應按本規(guī)范5.2.5條5.2.7條和5.2.9條的規(guī)定確
定突出屋面的屋頂間
女兒墻煙囪等的地震效應尚應按本規(guī)范5.2.6條的規(guī)定乘以增大系數
FEkA
RE
同本規(guī)范公式(5.2.5-1)
水平地震作用標準值墻體橫截面毛面積
承載力抗震調整系數承重墻對兩側均設構造柱的墻體
應取0.9其他墻
體應取1.0
k
自承重墻應取0.75
多孔磚砌體孔洞效應折減系數當孔洞率不大于20%時應取1.0當孔洞率
應取0.9
大于20%
5.3 抗震構造措施
5.3.1 多孔磚房屋構造柱設置應符合表5.3.1的規(guī)定
第 23 頁 共 23頁
表5.3.1 構 造 柱 設 置
6度
房屋層數 7度
8度
9度
設 置 部 位
78度的樓電梯間的四角
45 3
4 23 每隔15m
左右的橫墻與外墻交接
處
外墻四角較大洞
隔開間橫墻(軸線)與外墻交接
口兩側
大房間內外67
5 4 2 處山墻與內縱墻交接處7
9
墻交接處 (56)
度的樓
電梯間四角
錯層部位橫墻與外
內墻(軸線)與外墻交接處內墻
縱墻交接處
656(4局部較小墻垛處79度時樓
3
5) 梯間四角9度時內縱墻與橫墻(軸
(6)
線)交接處
注1 房屋層數中有帶括號和不帶括號一欄中不帶括號是墻厚不小于240mm多孔磚房屋帶括號是墻厚為190mm多孔磚房屋
2 較大洞口指寬度大于2.1m的洞口
5.3.2 外廊式或單面走廊式的多層房屋表5.3.1要求設置構造柱
教學樓
應根據房屋增加一層后的層數
按本規(guī)范
單面走廊兩側的縱墻均應按外墻處理
醫(yī)院等橫墻較少的房屋
應根據房屋增加一層后的層數按本規(guī)范表
5.3.1的要求設置構造柱
5.3.3 構造柱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 構造柱最小截面對于240mm厚磚墻應為240mm磚墻應為190mm
250mm
縱向鋼筋不小于4根
12
180mm對于190mm厚
間
箍筋直徑不應小于6mm
距不宜大于200mm且在圈梁相交的節(jié)點處應適當加密加密范圍在圈梁上下均不
應小于1/6層高及450mm中之較大者造柱可適當加大截面及配筋
箍筋間距不宜大于100mm房屋四大角的構
2 7度區(qū)超過6層8度區(qū)超過5層和9度區(qū)建筑的構造柱縱向鋼筋宜采用4根
14
箍筋間距不宜大于200mm
6的拉結
3 構造柱與墻體的連接處宜砌成馬牙槎并沿墻高每500mm設2根鋼筋
每邊伸入墻內不宜小于1m(圖5.3.3-1)4 構造柱可不單獨設置基礎
但應伸入室外地面下500mm(圖5.3.3-2)
當遇有管溝時
應伸到管溝下
或錨入
距室外地面小于500mm的基礎圈梁內
第 24 頁 共 24頁
5.3.4
后砌的非承重砌體隔墻應沿墻高每隔500mm配置2
根6的鋼筋與承重墻或柱拉結每邊伸入墻內不應小于500mm設防烈度為8度和9度區(qū)長度大于5.1m
的后砌非承重墻的墻頂
尚應與樓板或梁拉結
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5.3.5
多孔磚房屋的現澆鋼筋混凝土圈梁設置
1 裝配式鋼筋混凝土樓屋蓋或木樓屋蓋房屋橫墻承重時各類墻的圈梁設置應按表5.3.5的規(guī)定執(zhí)行縱墻承重時抗震橫墻上的圈梁間距應比表內要求適當加
密
2
現澆或裝配整體式鋼筋混凝土樓
梁屋蓋與墻體有可靠連接的房屋可不另設圈
但樓板邊沿應加2
根12
的加強鋼筋
并應與相應構造柱可靠連接
表5.3.5 現澆鋼筋混凝土圈梁設置
6度和7度 8度 屋蓋及每層樓蓋處 屋蓋及每層樓蓋處
同上屋蓋處間距不應同上屋蓋處沿所有橫
大于7m樓蓋處間距不應墻且間距不應大于7m
大于15m;構造拄對應部 樓蓋處間距不應大于7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