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 構造柱對應部位
墻 類 外墻及內(nèi)縱墻 內(nèi)橫墻 9
度 屋蓋及每層樓蓋處 同上5.3.6 現(xiàn)澆鋼筋混凝土圈梁構造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 圈梁應閉合遇有洞口應上下搭接圈梁宜與預制板設在同一標高處或緊靠板底
2 當本規(guī)范5.3.5條第一款要求的圈梁間距內(nèi)無橫墻時
置鋼筋混凝土現(xiàn)澆帶替代圈梁
并應有可靠錨固伸入頂層圈梁的構造柱鋼筋長
第 25 頁 共 25頁
應利用梁或在板縫中設3 圈梁鋼筋應伸入構造柱內(nèi)
度不應小于40
倍鋼筋直徑
4 圈梁的截面高度不應小于
200mm配筋應符合表5.3.6
的規(guī)定
表5.3.6 圈 梁 配 筋
配
筋
最小縱筋
最小箍筋 6度和7度
8度
9度 4
12 6間距
250mm
6間距
200mm
6間距
150mm
5.3.7
多孔磚房屋的樓屋蓋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屋面板伸進縱橫墻內(nèi)的長度均不宜小于
120mm
1 現(xiàn)澆鋼筋混凝土樓板
2 裝配式鋼筋混凝土樓板或屋面板
當圈梁未設在板的同一標高時板伸進外墻的長度不應小于120mm伸進內(nèi)墻的長度不應小于100mm
伸入190mm厚墻體的長
度不應小于80mm板在梁上的支承長度不應小于80mm
3 當板的跨度大于4.8m并與外墻平行時
接
4
房屋端部大房間的樓蓋
設在板底時
靠外墻的預制板側邊應與墻或圈梁拉8度區(qū)房屋的屋蓋和
9度區(qū)房屋的樓屋蓋當圈梁
并應與梁
墻或圈梁拉結
鋼筋混凝土預制板應相互拉結
5.3.8 多孔磚房屋樓
1 樓屋蓋的連接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應與墻柱(包括構造柱)
或圈梁可靠連接
屋蓋的鋼筋混凝土梁或屋架
梁與磚柱的連接不應削弱磚柱截面各層獨立磚柱頂部應在兩個方向均有可靠連接 檁條或屋面板應與墻及屋架可靠
2
坡屋頂房屋的屋架應與頂層圈梁可靠連接連接房屋出入口處的檐口瓦應與屋面構件錨固3 不應采用無錨固措施的鋼筋混凝土預制挑檐
5.3.9 在設防烈度為8度和9度區(qū)
的踏步式墻垛 坡屋頂房屋的頂層內(nèi)縱墻頂宜增砌支撐端山墻
5.3.10 樓梯間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 在8度和9度區(qū)
通長鋼筋
除頂層外其他各層樓梯間可在休息平臺或樓蓋半高處設置
混凝土強度等級不宜低于C20鋼筋不宜少于2根頂層樓梯間橫墻和外墻應沿墻高每隔500mm設2根6的2 9度區(qū)房屋100mm厚的現(xiàn)澆鋼筋混凝土帶
10
3 在8度和9度區(qū)樓梯間及門廳內(nèi)墻陽角處的大梁支承長度不應小于500mm并應與圈梁連接
4 裝配式樓梯段應與平臺板的梁可靠連接不應采用墻中懸挑式踏步或踏步豎肋插入墻體的樓梯不應采用無筋磚砌欄板
第 26 頁 共 26頁
5
突出屋頂?shù)臉?/p>
電梯間
構造柱應伸到頂部
6
拉結鋼筋并與頂部圈梁連接內(nèi)外墻交 接處應沿墻高每隔500mm設2
根且每邊伸入墻內(nèi)不應小于
1m
第 27 頁 共 27頁
6 施工和質(zhì)量檢驗
6.1 施工準備
6.1.1 磚的型號強度等級必須符合設計要求并應按現(xiàn)行國家標準
燒結多孔磚(GB 13544)
進行檢驗和驗收6.1.2
砌筑清水墻
6.1.3
多孔磚在運輸
齊
應邊角整齊
色澤均勻
應分類堆放整
柱的多孔磚
裝卸過程中
嚴禁傾倒和拋擲
經(jīng)驗收的磚
堆置高度不宜超過
2m
6.1.4 在常溫狀態(tài)下多孔磚應提前1至2d澆水濕潤砌筑時磚的含水率宜控制在10%
15%
應按品種
等級
出廠日期分別堆放
對于水泥砂漿和強
并保持干
6.1.5
拌制砂漿及混凝土的水泥
燥
當水泥出廠日期超過三個月時
應經(jīng)試驗后
方可使用
6.1.6
砂漿用砂宜采用中砂
并應過篩
不得含有草根等雜物
度等級不小于M5
的水泥混合砂漿砂中含泥量不應超過
5%
粘土膏
電石膏
6.1.7
拌制水泥混合砂漿用的石灰膏
符合以下規(guī)定:
粉煤灰和磨細生石灰粉應
1 塊狀生石灰熟化為石灰膏其熟化時間不得少于7d
當采用磨細生石灰粉時其熟化時間不得少于
2d
使用脫水硬化的石灰膏
沉淀池中貯存的石灰膏
應防止干燥
粘土中
凍結和污染
不應
消石灰粉不應直接用于砂漿中
宜過篩
2
采用粘土或粉質(zhì)粘土備制粘土膏時
的有機物含量用比色法鑒定時應淺于標準色
并用攪拌機加水攪拌
3 制作電石膏的電石渣應經(jīng)20min加熱至
70
4 粉煤灰的品質(zhì)指標應符合現(xiàn)行行業(yè)標準規(guī)程
JGJ 28
的有關規(guī)定
沒有乙炔氣味后
方可使用
粉煤灰在混凝土及砂漿中應用技術
5 生石灰及磨細生石灰粉的品質(zhì)應符合現(xiàn)行行業(yè)標準建筑生石灰(JC/T 479)
及
建筑生石灰粉
(JC/T 480)
的規(guī)定
可按稠度
120
10mm
計量
現(xiàn)場施工中
當石灰膏稠度與
6
石灰膏的用量
試配不一致時可按表6.1.7
換算
表6.1.7 石灰膏不同稠度時的換算系數(shù)
稠度(mm) 換算系數(shù)
第 28 頁 共 28頁
6.1.8
水泥砂漿摻入有機塑化劑應經(jīng)檢驗試配
并符合要求后方可使用
并應考慮
砌體抗壓強度較水泥混合砂漿降低10%
的不利影響
6.1.9 拌制砂漿及混凝土用水應符合現(xiàn)行行業(yè)標準混凝土拌合用水標準(JGJ 63)
的規(guī)定
6.1.10 構造柱混凝土所用石子的粒徑不宜大于
20mm
6.1.11 砌筑砂漿的配合比應采用重量比配合比應經(jīng)試驗確定當砂漿的組成材料
有變更時
其配合比應重新確定
施工時砌筑砂漿配制強度應按現(xiàn)行行業(yè)標準
砂漿稠度宜控制在60
并以重量計
80mm
砌
筑砂漿配合比設計規(guī)程(JGJ 98)
確定
6.1.12
混凝土的配合比應通過計算和試配確定
6.1.13 當砂漿和混凝土摻入外加劑時外加劑應符合國家現(xiàn)行標準砂漿混凝土
防水劑標準
劑
(JC 474)
混凝土外加劑應用技術規(guī)范
并應通過試驗確定其摻量
(GB J119)
混凝土外加
(GB 8076)
的有關規(guī)定
6.2 施工技術要求
6.2.1
砌體應上下錯縫
得采用包心砌法
水平灰縫厚度和豎向灰縫寬度宜為
10mm
水平灰縫的4砂漿飽滿度不得低于
80%
嚴禁用水沖漿灌縫一塊磚
三一
砌磚法砌筑
豎向灰縫宜
但不應小
內(nèi)外搭砌
宜采用一順一丁或梅花丁的砌筑形式
磚柱不
6.2.2
砌體灰縫應橫平豎直于
8mm
也不應大于
12mm
6.2.3
砌體灰縫砂漿應飽滿采用加漿填灌的方法
使其砂漿飽滿
對抗震設防地區(qū)砌體應采用一鏟灰
對非地震區(qū)可采用鋪漿法砌筑于
30
時
一揉壓的
鋪漿長度不得超過
750mm
當施工期間最高氣溫高
鋪漿長度不得超過
500mm
6.2.4
砌筑砌體時
多孔磚的孔洞應垂直于受壓面
拌合時間
砌筑前應試擺
6.2.5
砌筑砂漿應采用機械拌合
1
水泥砂漿和水泥混合砂漿
自投料完算起
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不得少于
2min
2
水泥粉煤灰砂漿和有機塑化劑砂漿6.2.6
砌筑砂漿應隨拌隨用使用完畢畢
超過上述時間的砂漿
不得使用
不得少于
3min
水泥砂漿和水泥混合砂漿應分別在拌成后3h和4h內(nèi)
時
必須分別在拌成后2h和3h內(nèi)使用完
當施工期間最高氣溫超過
30
并不應再次拌合后使用
對不能同時砌
第 29 頁 共 29頁
6.2.7
砂漿拌合后和使用中
6.2.8
除設置構造柱的部位外
當出現(xiàn)泌水現(xiàn)象
應在砌筑前再次拌合
砌體的轉(zhuǎn)角處和交接處應同時砌筑
筑而又必須留置的臨時間斷處
臨時間斷處的高度差
6.2.9
砌體接槎時
縫平直
應砌成斜槎
保持灰
不得超過一步腳手架的高度
必須將接槎處的表面清理干凈
澆水濕潤并填實砂漿
6.2.10
設置構造柱的墻體應先砌墻
后澆混凝土
構造柱應有外露面
6.2.11 澆灌混凝土構造柱前必須將磚砌體和模板澆水濕潤
并將模板內(nèi)的落地灰
磚渣等清除干凈
6.2.12 構造柱混凝土分段澆灌時在新老混凝土接槎處應先用水沖洗濕潤再鋪10
20mm厚的水泥砂漿(用原混凝土配合比去掉石子
)
方可繼續(xù)澆灌混凝土
6.2.13 澆搗構造柱混凝土時宜采用插入式振搗棒振搗時振搗棒不應直接觸碰
磚墻
6.2.14 砌筑完基礎或每一樓層后應校核砌體的軸線和標高當偏差超出允許范圍
時
其偏差應在基礎頂面或圈梁頂面上校正
并應在安裝時坐漿
勾縫時
應采用加漿勾縫
5mm
并
標高偏差宜通過調(diào)整上部灰縫厚度逐
步校正
6.2.15
擱置預制板的墻頂面應找平
6.2.16
板平圈梁結構宜采用硬架支模施工6.2.17 墻面勾縫應橫平豎直
深淺一致
搭接平順
宜采用細砂拌制的1:1.5
水泥砂漿
也可用原漿勾縫
但必須隨砌隨勾
當勾縫為凹縫時凹縫深度宜為4
內(nèi)墻
并使灰縫光滑密實
6.2.18
冬期施工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