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福建土樓
客家土樓,也稱福建圓樓,是中華文明的一顆明珠,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神話般的山村民居建筑,是中國古建筑的一朵奇葩,它以歷史悠久、風格獨特、規(guī)模宏大、結構精巧等特點獨立于世界民居建筑藝術之林。
土樓民居以種姓聚族而群居特點和它的建造特色都與客家人的歷史有密切相關?图胰嗣康揭惶,本姓本家人總要聚居在一起。加之客家人居住的大多是偏僻的山區(qū)或深山密大之中,當時不但建筑材料蕢乏,豺狼虎豹、盜賊嘈雜,加上懼怕當?shù)厝说囊u擾,客家人便營造“抵御性”的城堡式建筑住宅。
這樣也就形成了客家民居獨特的建筑形式——土樓。土樓主要分布在福建省的龍巖、漳州等地區(qū)。
福建土樓產生于宋元時期,經過明代早、中期的發(fā)展,明末、清代、民國時期逐漸成熟,并一直延續(xù)至今。
福建土樓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山區(qū)大型夯土民居建筑,創(chuàng)造性的生土建筑藝術杰作。福建土樓依山就勢,布局合理,吸收了中國傳統(tǒng)建筑規(guī)劃的“風水” 理念(參見董斌《現(xiàn)代風水精鑒》),適應聚族而居的生活和防御的要求,巧妙地利用了山間狹小的平地和當?shù)氐纳痢⒛静、鵝卵石等建筑材料,是一種自成體系,具有節(jié)約、堅固、防御性強特點,又極富美感的生土高層建筑類型。
20世紀80年代,福建漳州市南靖縣、龍巖市永定縣的土樓被美國人誤以為是蘑菇狀的核武設備,殊不知這獨一無二、從宋元時期就已經產出的大型夯土民居建筑,早在第一枚原子彈蘑菇云騰云駕霧之前,就已經在閩西南一塊6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矗立了數(shù)個世紀了。中國“福建土樓”2008年7月6日在加拿大魁北克城舉行的第32屆世界遺產大會上,被正式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NO.2開平碉樓
廣東開平市的田野上,一座座歐式古典風格的小樓與中國南方農村的傳統(tǒng)土屋。
開平碉樓
交錯,形成中國絕無僅有的鄉(xiāng)間景色。碉樓中西合璧,融會了各種建筑風格的精髓。開平境內最多的時候共有3000多座碉樓,目前尚存1800多座,分布在開平15個鎮(zhèn)、辦事處。這些碉樓是上世紀開平華僑與村民主動把外國建筑文化與當?shù)亟ㄖ幕嘟Y合的結晶。其數(shù)量之多,建筑之精美,風格之多樣,堪稱世界最大的“碉樓博物館”。
建材上,有早期的泥墻樓(用灰沙、糖、鹽、蜆殼、蠔殼等混合逐層錘打夯成),中期的青磚樓(用一般的青磚加厚建成),到最后的鋼筋水泥樓(用鋼筋混凝土按現(xiàn)代建筑用料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