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溫度裂縫
水泥水化過程中產生大量的熱量,在混凝土內部和表面間形成溫度梯度而產生應力,當溫度應力超過混凝土內外的約束力時,就會產生溫度裂縫。裂縫寬度冬季較寬,夏季較 - 7 -
窄。溫度裂縫的產生與二次襯砌混凝土的厚度及水泥的品種、用量有關。
3)荷載變形裂縫
仰拱和邊墻基礎的虛碴未清理干凈,混凝土澆筑后,基底產生不均勻沉降;模板臺車或堵頭板沒有固定牢固,以及過早脫模,或脫模時混凝土受到較大的外力撞擊等都容易產生變形裂縫。
4)施工縫(接茬縫)
施工過程中由于停電、機械故障等原因迫使混凝土澆筑中斷時間超過混凝土的初凝時間,繼續(xù)澆筑混凝土時,原有的混凝土基礎表面沒有進行鑿毛處理,或者鑿毛后沒有用水沖洗干凈,也沒有鋪水泥砂漿墊層,就在原混凝土表面澆筑混凝土,致使新舊混凝土接茬間出現(xiàn)裂縫。
4.6.2、裂縫形成的原因分析
混凝土裂縫形成的原因非常復雜,往往是多種不利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施工不規(guī)范造成的混凝土裂縫占80%左右,材料質量差或配合比不合理產生的裂縫占15%左右,設計不當引起的裂縫可能占5%。
1)施工工藝或現(xiàn)場操作不規(guī)范
①隧道開挖成型差,襯砌混凝土厚度嚴重不均勻;欠挖或初期支護侵入襯砌限界,造成襯砌混凝土厚度不足。個別隧道襯砌混凝土背后存在脫空現(xiàn)象。
②混凝土生產時原材料計量誤差大,尤其外加劑的摻加隨意性大,沒有根據砂、石料的實際含水率及時調整施工用水量,造成混凝土水灰比增大。在混凝土運輸及泵送過程中加水的現(xiàn)象也比較普遍。
③混凝土澆筑時不振搗或漏振,混凝土均質性差。
④盲目追求施工進度,隨意提前脫模時間,使低強度混凝土過量承受荷載,破壞了混 - 8 -
凝土結構。脫模后沒有進行混凝土的潮濕養(yǎng)護。
⑤夏季施工時砂、石料露天堆放,無切實有效的降溫措施,混凝土入模溫度高。 ⑥冬期施工時采取的防寒保溫措施不力。
2)原材料質量差、配合比設計不合理
①水泥品種選擇不當,安定性不良,不同批次的水泥混用。碎石、砂級配差,含泥量超標,碎石中石粉含量大,針、片狀物過多,影響了水泥與骨料的膠結。
②進行配合比設計時,忽視水泥用量增多對混凝土品質的影響,錯誤認為水泥用量越多,混凝土強度越高。
4.6.3、混凝土裂縫的控制措施
1)把好材料進場關,嚴格控制原材料的質量和技術標準。
①水泥
施工現(xiàn)場使用普通硅酸鹽水泥,盡量減少單位水泥用量。不同品牌、不同規(guī)格、不同批次的水泥不能混用。